文 | 胡煊
耗材集采大幕已经拉开。
一年多来,有关耗材带量采购的政策频出。2019年7月底,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分类集中采购办法。今年7月3日,相关部门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相关方案征求意见函,冠脉支架成为集采品种。耗材集采已经箭在弦上。
回望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医改,医用耗材和药品的合理价格一直是一道困扰着改革者们的难题。这中间,无论是患者、医保,还是医院、医药和医械企业,要在一套方案中能大程度上兼顾各方利益,并找到平衡点,无疑是极难的事。要知道,每一个政策或规定中的细则,都可能对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正是如此,围绕医用耗材和药品价格的拉锯战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医改历程。
事情正在迎来转机。2018年3月,机构大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同年5月,国家医保局挂牌办公。众所周知,在以前的体制里,医保资金的监管分散在四个部门的手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医保由人社部管理,新农合由卫计委管理,医疗救助由民政部管理,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在发改委。国家医保局的成立,不仅可以使医保基金得到充分的管理和调控,还可通过超级支付方的身份去做推动行业变革等一系列事情。
手握医药卫生支出的“钱袋子”,国家医保局决定要砍去医用耗材和药品价格中的“水分”。首先动刀子的,便是药价。从2018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先后主导了“4+7”、“4+7扩面”、“第二批药品国采”、“第三批药品国采”四次性药品集采。
是显著的。以今年八月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为例,其共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药品品规191个,平均降价53%,高降幅在95%以上,有的药品甚至降到了几分钱一片。
有了药品集采在前,耗材集采也提上了日程。一场关于中国医疗行业的新变革序幕,正徐徐拉开。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