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泓维
2019年阿斯利康和国家医保局进行带量采购谈判的视频仍历历在目,不到半年时间,医用耗材的政策纷至沓来,改革区的先行者们已进入深水区。
“有医药走在前面,医用耗材的改革走得更快一些。”一位在耗材供应端从业多年的创业者告诉动脉网,“耗材政策的目标非常明确,而每一阶段的目的却有些模拟两可,好比积木,功能各异的子模块组装在一起,却拼成了全新的东西。”
政策耗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其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2018年的市场规模超过了1700亿,医生每日用量巨大,需要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其二,这一领域的支出与医保息息相关,要控医保,就得控高值耗材其三,由于耗材产业的高毛利,这里从业人员众多,尤其是经销商。2015年数据显示,当年的药械经销商总人数达到280万人,而同年的医生数量才300万人,过多的经销商产生了抬高了药械价格,却未产生实际的价值。
而在耗材之中,占比62.50%、市场规模约1060亿2018年数据的高值耗材则更是政策的,这类耗材内容覆盖更为广泛,创新层出不穷,且常常与精密的手术相关,更需要严加监管。
那么,在改革的浪潮之中,整个高值耗材供应链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其中参与者又该何去何从?为此,动脉网采访到了多家耗材商、经销商,尝试对近年来各省市的高值耗材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并找出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