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因财务造假遭证监会重罚、停牌一个多月的ST康美复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支“警告股”股价直奔涨停,封单超137万手,总市值154.19亿元。
究其原因,是ST康美前一晚披露其控股股东变更的消息,拥有国资背景的易林投资将得到康美实业让渡的公司14.87亿股股份占股29.9%对应的表决权和提案权等权利。

来源: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表决权让渡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 编号:临2020-086 债
易林投资是何方神圣?
工商信息显示,易林投资成立于2020年8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3位股东分别是揭阳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30%,广东省金服股权托管中心40%,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30%。
其中:
- 揭阳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背后的股东则是国家开发银行占股62.26%,揭阳市国资委占股37.74%
- 广东省金服股权托管中心由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后者是广东省国资委控股
- 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广州药业集团控股,后者是广州人民政府控股。
由此可见,此次的接盘托管的易林投资背后的三大股东都有国资的共同特征,ST康美易主成功后也或将被赋予国资力量。
托管纾困,“造假股”该被救赎吗?
提起ST康美,业内和二级市场并不陌生。股票的公司载体“康美药业” 是一家以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高光时刻发生在2018年,股票曾一举突破1300亿,仅次于恒瑞,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被股民们奉为“千亿市值白马股”。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就在一年后,康美药业2018年年报称由于财务数据出现会计差错,造成2017年营业收入多计入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入76亿元,销售费用少计入5亿元,更让外界跌破眼镜的是货币资金多计入299亿元。
同年8月,证监会披露康美药业涉嫌财务造假: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期间,涉嫌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将不满足会计确认和计量条件工程项目纳入报表,虚增固定资产等。
涉嫌财务造假之后,公司股票简称由“康美药业”变更为“ST康美”。从此,公司声名狼藉,股价和市值均大跌。在证监会的通报中,康美药业是“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0年5月14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24 号及《市场禁入决定书20206 号。除了接受一系列行政处罚外,康美药业还面临被投资者诉讼索赔的风险。
雪上加霜的是,康美药业经营亦是不利。2020年半报告显示,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近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逾1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765%。
ST康美9月2日晚间称,本次托管目的为助力公司纾困、维持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托管期间公司资产和业务的收益权与经营风险未发生转移。因此,本次托管不实质上构成出售资产,亦不构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然而变更后,ST康美就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要求ST康美说明易林投资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结合公司股权被冻结等现状,要求公司说明本次表决权让渡事项存在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 class=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医药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