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问大夫新闻> 医药新闻

外企国采“大撤退” 倒逼的企业转型您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0-08-27 09:30:05    文章来源:<em>药智网</em>

作者 | 曜
因着第三批集采中选名单的,186家企业参选,125家企业拟中选,其中仅3家原研企业有产品中标,引起医药圈的讨论,外企是不是将面临“大撤退”?
有外企管理人员隐隐担忧,第三批集采公司大品种列名其中,中与不中,都将伤筋动骨。
辉瑞大区经理很无奈,尽管希舒美未进入第二批集采名单,但是三年后希舒美与集采阿奇霉素同价5.46元,我们还能挺多久?
诺和诺德的高级产品经理不感愈发强烈了,二甲双胍都一分钱了,我们诺和锐还能撑多久?
这些都是真实场景,百年一遇全球变局,疫情爆发的2020,外资医药人的担忧。一个外企中层调侃,度过了35岁中年危机,却过不了集采的河。
1分钱的二甲双胍,再次刷新医药人认知下限,难道格华止的同类就那么不堪吗?只要一分钱。
的确,实情比想象的要严重。
外企纷纷来华与撤退,是否刚刚好?
从家外企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外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跨国药企以交流为起点,纷纷进入中国。后期,外资药企销售金额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呈井喷状上升,老外眼中中国是遍地黄金的地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辉瑞普强中国区收入25.7亿美元,占比全球26%,成为“中国获益”的跨国药企之一,而阿斯利康中国区销售十年翻了7倍。
是时候离开了,两年前,葛兰素史克中枢神经系统研发中心,收到总部的通知,于11月底前关闭,而礼来公司将关闭其在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外资药企纷纷收缩在华投资战略,再次证明中国的蛋糕不再是轻易能够瓜分到。
除了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优惠政策也不再具有优势,重要的是中国医改深入,政策直指外资药企。某外资药企政府事务负责人表示,企业的不是医保准入,而是哪些产品进入集采。
01 集采名单不断扩大,直至全部
集采药品范围逐步扩大,非专利药全部进入集采是趋势。笔者一位参与评审的讨论时,认为:目前一致性对于企业负担较重,现在的一致性工作是对以前的一次补课,是制药业的一项正本清源工程在后期规范好药物审批工作后,后续仿制药按照新化药注册规范的流程化申报上市,一次性了药品的质量与**,未来一致性工作就将不再继续了。相应的集采工作随着常态化机制的到来,纳入集采的药品名单将进一步扩大,更甚者是全部品种进入集采之列。
伴随带量采购常态化成定局,如果跨国药企继续采取放弃集采市场的态度的话,
未进入集采的品种意味着丢量,一直采,一直丢,或直至丢完为止。
02 非专利药份额太大
非专利药被冠以原研药的名号已是行业的共识但转念深想,原研药不就是过专利的“仿制药”吗?
外企在炒作原研药概念,同时坐吃这一部分概念红利,从另外角度看,外企在战略上懈怠了,尤其是在中国新药的引进。
整体营收中,原研药比重过大,一旦遭遇集采,转身都显得那么艰难。辉瑞普强就是一个案例,太多的过专利原研药进入集采,包含了20多个知名产品,涉及心血管、疼痛、精神病学和泌尿学等非传染性疾病治疗领域,主要为已过专利期的成熟原研药产品,如立普妥、络活喜、万艾可等。
相关数据显示,立普妥2018年销售100亿元,占比样本医院销量达68%,超过辉瑞在华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辉瑞普强对立普妥等集采产品的依赖。
这意味着什么呢?大批药品专利悬崖即将到来。这不仅是辉瑞普强面临的挑战,也几乎是每一家药企必将面临的挑战,只是辉瑞普强承受了原本属于整个辉瑞集团的压力。
03 专利药遭遇医保谈判准入
外资药企使命大多都是以拯救人类生命或健康为己任,本来寄希望于在专利期创新药成功商业运作,殊不知遭遇中国特色的创新医改,对专利药进入医保过程中,实行谈判准入,本质上讲就是降价。谈判表示,专利药比全球低价低,就可以进入医保了。无奈,外资药企后的潜力股在中国熄火了。
再者,外资药企研发管线产品在中国上市,鲜于全球同步同时伴随着集采的进一步常态深入化,未来,外资药企在中国或更是步履维艰。
外资药企也需躬身入局
端着,在云端。下来,走向凡间。重拾人间烟火,外资药企需从下半身开始裁撤。
01 营销费用动则几千万,降!
尽管药品营销驱动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更加重视医学教育与医药价值重建,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提升业绩,在国家顶层设计和医院方落地支出管控的双重打击之下,营销结果甚微,终巨额营销费用支出,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02 人员成本随随便就要百万,降!
人员成本一直在外企运营中被诟病,人员成本居高不下,为外企在中国运营背上重负。人力总成本和单个人力成本均保持较高,例如销售总监,外企一般开到100万,国内企业也就60-70万,高出30%。
另外,外企的人员价格也相对繁冗,以企业市场准入举例,中央政府准入,负责医保、基药、集采、卫生、工信等等,还需要一个市场准入策略,需要这么多人?
03 差旅出入五星级,成本太高,降!
很多外企至今保留着中国医药市场高速增长红利的经营模式,使得其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有外力领导讲“如果你不是国航或东航金卡,还说明你的工作不到位。”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造就了外企就应该高成本,这样弊端不少。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为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营负担,尤其是体现在差旅部分,甚至有的产品经理已经是白金卡了,这些可都是公司的血本。某些外企采取措施,对于位“飞行者”和“吃货”给予,来体现公司对运营的,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是与KPI挂钩。
04 准入超国民待遇,平!
是时候了,该一致性对待了。外资药企在注册、定价和准入方面的优势至今无法比拟,但是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推进以及医改深入,外企超国民待遇将不久已。
早期,在专利期阶段,外企享有独特定价权,在过专利后,又以原研药不同质量层次,具有定价权,现在终于要一致性了,这对于国内药企是一个利好,尤其是在定价方面。
另外,准入外企也有诸多优势,罗氏去年准入若干肿瘤药物,诺华准入11个产品准入,虽然体现了罗氏制药的强劲的研发,与国家对抗肿瘤药物的重视,但同时从侧面体现外资企业在国内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诚然,外资药企在推动中国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有着不可质讳的功劳,但是其长期超国民待遇,已经对中国医药市场健康发展造成一定阻力,只有三降一平,可快速推进外资药企本土化,将大限转化为救命符。
但这些都将随着集采改变,中国没有外资和内资药企,只有专利药企和非专利药企。在外资药企即将难以为继或撤离中国之前,您准备转型了吗?
< class=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医药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立场。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最新新闻

推荐医生

更多医生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相关疾病

更多疾病

问答

更多咨询

知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