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执行长谢炳卸任,并获调任为公司董事会资深副主席。谢炳将留任公司执行董事以及执行董事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董事会同时,李一获委任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及执行长CEO。
资料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的制药企业。创始人谢炳是著名泰国首富家族——谢氏家族的后代之一,1997年,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的成立拉开了公司的发展序幕。2003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市值在2017年突破千亿。
中国生物制药是正大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医药业务上的重要布局,旗下子公司正大天晴也是国内头部药企。
目前,谢炳还是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泰华国际银行常务董事局主席,香港富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事实上,这家公司早已完成了财富和权力向下一代过渡的举动。2015年,谢炳之女谢其润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上任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董事会主席谢炳之子谢承润成为中国生物制药执行董事,正大制药集团常务董事。
此次,谢炳辞任中国生物制药的执行官,将这家千亿市值的集团放权给职业经理人,未来公司或会迎来新一轮发展变革。
中国生物制药的新任CEO李一简历显示,其现年59岁,于2014年10月加入摩大通担任中国区主席兼执行官,同时担任摩大通中国区管理委员会主席一职,负责管理该集团在中国的全部业务。
李一致力于打造一支雄厚,的化管理团队,从长期战略层面支持摩大通在华业务的健康发展。
2015年4月,李一被任命为摩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于2018年5月升任摩大通全球银行副主席,致力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
受到集采挑战
日前,Wind新2020年半“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截至2020年6月30日,有7家公司市值超1万亿元,数量较一季度末减少1家。中国生物制药第92名,市值为1628亿元。
据了解,中国生物制药具备的产品线以及全科室销售能力,主要产品归属于肝病、抗肿瘤、心脑血管、镇痛、骨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抗感染、肠外营养、内分泌等多个领域。
该公司有5个销售过10亿品种,分别为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海德威骨化三醇胶囊。
中国生物制药2019年年报显示,Q4业绩承压,全年业绩略低于预期。中国生物制药2019年实现收入242.3亿元+16.0%,Q4单季收入49.1亿元-4.8%归母净利润27.1亿元-70.1%,此外,抗肿瘤线快速增长,吸入制剂产品迎来收获。
据悉,抗肿瘤产品收入54.3亿元+70.3%,占收入的22.4%,品种安罗替尼估计贡献超过28亿元收入,已获批3个适应症,随着更多适应症获批,安罗替尼仍有望快速增长,并成为公司抗肿瘤管线品种。
对于这家国内头部企业,国家集采的影响是其未来要面对的挑战,年报显示,集中采购的冲击在2019/2020年集中体现。公司的大品种恩替卡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瑞舒伐他汀、氟比洛芬酯等在4+7集采以及后续的联盟集采中大幅降价,预计2020年仍将受到降价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4+7中标后,虽然恩替卡韦的总销售量有大幅提升,但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销售额不增反降,销售额的占比下降至不足20%。
但也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生物制药后续的集采品种均为公司销售额较小,或是刚上市的品种,公司的身份由“穿鞋的”转变为“光脚的”,利好这些品种的迅速放量。
8月20日,第三批集采在上海开标,中国生物制药的9个品种均有申报资格,其中阿哌沙班、替格瑞洛、托法替布 3 个品种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正大天晴和南京正大天晴均有资格参加竞标。终中标结果显示,中国生物制药9中7,对国采的响应力度比较大,降幅也相对明显。
随着集采的常态化,这家公司未来如何应对集采带来的销售额萎缩,如何获得集采外更广阔的市场,将是新任CEO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