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咳嗽、咽痛……随着秋冬季节到来,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医院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接诊量明显上升。如何甄别肺炎支原体感染,生活中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
秋冬季节支原体肺炎多发: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就是轻微咳嗽,低烧,没想到这么严重。”8岁的张乐,近期出现了咳嗽和低烧症状。妈妈以为她是感冒了,就给孩子吃感冒药,可断断续续发烧了6天一直没有康复,送往医院一系列检查过后,最后确诊支原体感染阳性。
“根本没想过是肺炎,一直以为是新冠病毒感染。”张乐妈妈表示,孩子经过数日的住院治疗才恢复,希望其他家长也能引起重视,警惕这种难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支原体总共分80余种,其中有一种可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播,潜伏期1—3周,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发病。
吴碧琛强调,跟普通感冒的咳嗽不同,如果孩子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咳嗽剧烈时甚至有呕吐、影响食欲和睡眠,有时还伴有发热,甚至有喘息,肺部听诊通常听不到明显的啰音,这时就需要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完善相关检查来确诊。
生活中如何预防?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
医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呼吸道的交叉感染:
1. 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消毒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3. 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4. 当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可借助智能手表进行肺部感染筛查
5. 当出现明显呼吸道感染病症时应戴上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地,并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