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问大夫新闻> 行业资讯

成都疫情防控指挥部9月5日通告

发布时间:2022-09-06 12:40:26    文章来源:四川健康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9月6日

9月5日0—24时,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8例:成都59例,阿坝7例,南充1例1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甘孜。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0例:成都31例,阿坝25例,达州7例,南充3例,凉山2例,绵阳1例,宜宾1例。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在成都。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在成都。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由相关市州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最新!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指挥部通告

9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2022年第7号。全文如下: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经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希望广大市民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开展社区管控补漏行动。除新津区、邛崃市外,居民原则上居家,非本小区居民不得进入。农村地区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外来人员必须报备。小区内不扎堆、不聚集、不逗留,每户居民每天可安排1人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做好自我防护前提下,单独外出1次就近采买生活物资,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有外出就医和其他特殊需求的居民,经居住地社区同意可以出入小区。符合条件的居民出入小区、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均须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二、开展流动严控行动。严格限制车辆流动,新津区、邛崃市车辆原则上不外出本行政区域,其余地区除救护、消防、公安、抢险救援等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外,其他从事保供应、保民生、保生产和防疫的相关工作车辆凭《成都市疫情防控应急运输车辆临时通行证通行,禁止其他车辆上路通行。严格控制进入生活超市、农贸市场、医疗机构、药店等重点场所人员数量。承担城市基本运行、医疗和防疫任务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控制上岗人员数量,员工须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上岗并做好健康监测。

三、开展核酸筛查行动。按照“应检必检”要求,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每日必检。市民要密切本区域的核酸检测时间,按照所在街道镇、社区村通知,坚持戴口罩、不聚集、一米线,分时段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防护,检测完毕立即返回居所。沿街商铺和写字楼、企业、工地等驻留人员,快递、保供、市场等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完成核酸检测。

四、开展流调排查行动。全体市民要主动对照病例活动轨迹开展自查,如有轨迹重叠,及时向社区报备,主动配合流调工作。凡故意隐瞒行程和密接接触史,拒不向社区报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五、开展安全保供行动。商超、农贸市场等保供场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完善疫情防控制度、环境卫生要求、个人卫生防护、限流限距等措施,严格执行亮码、扫码、戴口罩、查验核酸报告。群众生活、城市运行、安全稳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须立即报告,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

六、开展稳链保产行动。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实行分类差异化防疫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持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闭环生产。加大精准服务企业力度,针对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七、开展关心关爱行动。做好生活物资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优化专业配送、随缺随补,解决好生活物资“最后100米”投递问题。做好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就医用药和日常生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主动干预、关口前移,优化中医药救治方案。利用12345热线、社区热线等平台,积极回应市民诉求,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关心关爱一线防疫工作者,切实做好服务。

围绕全市社会面清零目标,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各区市县要落实属地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要自觉履行疫情防控义务,齐心协力、同心抗疫,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述措施将据疫情防控动态调整并及时。
特此通告。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9月5日






综合:央视、健康四川官微、成都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最新新闻

推荐医生

更多医生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相关疾病

更多疾病

问答

更多咨询

知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