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显示,葛兰素史克GSK的1类新药GSK3228836注射液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慢性乙型
肝炎”。GSK3228836是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s药物,全球2a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在研药具有抑制
乙肝病毒的潜力。本次是其在中国获批临床。
align= >

align= >截图来源:CDE官网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上常见的严重肝脏感染。目前的核苷酸/核苷类似物NUCs抗病毒疗法虽然能够抑制HBV的复制,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原因在于乙肝病毒进入宿主体内后,会将自己的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核中生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整合序列,这些序列的半衰期非常长,现有的药物只能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病毒DNA,很难彻底清除cccDNA。
因此,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成为了科学家们追逐的目标。据GSK的稿,功能性治愈是指病毒没有完全消除但很低,可以通过免疫系统控制而无需药物。
GSK3228836GSK‘836是GSK公司与Ionis Pharmaceuticals联合开发的一款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小的、合成的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单链核酸聚合物,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在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脏中,GSK3228836能够特异性识别乙肝病毒用于形成病毒抗原引起疾病的蛋白质的mRNA,并通过募集肝脏自身的酶来将病毒mRNA消化掉,降低病毒蛋白HBsAg的。
align= >

在全球范围内,GSK3228836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次是该药在中国获批临床,针对的适应症为——“慢性乙型肝炎”。
据GSK于今年8月底在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肝脏大会上的数据,GSK3228836在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的2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剂量为300 mg的GSK3228836治疗的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在此前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和未接受过NA治疗的患者组中都有所降低:
在曾接受过NA治疗的4名患者中,接受ASO疗法的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乙肝表面抗原降低2.51 log10,其中3名患者的降低幅度超过3 log10
在未接受过NA治疗的12名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降低1.56 log10
=0.001。其中3名患者的降低幅度超过3 log10。HBV DNA平均降低1.66 log10
0.001。
汇集两个患者组的数据,总计有4名患者在4周疗程结束时乙肝表面抗原降低到检测灵敏度之下。而且,有一名未接受过NA治疗的患者和一名曾接受过NA治疗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降低随访时间长达到接受治疗后126天。GSK在稿中表示,该研究结果标志着他们朝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持续功能治愈的目标迈出了潜在的一步。GSK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展GSK3228836的2b期临床试验。
据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全有超过2.9亿慢性乙肝患者。它每年导致超过80万患者的死亡。在中国,有接近1亿人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慢性乙肝患者超过2800万人。HBV感染是导致
肝癌的首要原因,而肝癌是上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
来源:医药观澜
< class=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医药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立场。
class= ▽**药明康德**公众号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