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问大夫新闻> 淄博男科医院

淄博男科慢性前列腺炎有什么感觉?

发布时间:2022-02-10 00:30:04    文章来源:淄博男科医院

< /> 慢性前列腺炎多属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但对本病的病因尚无统一的看法。目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真菌、滴虫等。< />
< />
< /> 你经常可以在门诊部看到这样的病人。他们说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但是前列腺液检查没有发现细菌,所以怀疑是不是误诊了。其实这很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 />
< />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尤其是20 ~ 50岁的中青年男性,5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多见。慢性前列腺炎一般分为两种,即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前列腺慢性感染性炎症,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因普通培养方法无法发现细菌而得名。< />
< />
< /> 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多属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但对于本病的病因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目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 />
< /> 1.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真菌、滴虫等。< />
< />
< /> 2.性生活不规律、勃起不射精、性交中断、长期骑车、长期坐着工作等都会引起盆腔和前列腺充血。< />
< />
< /> 3.过量饮酒和辛辣食物往往会加重前列腺炎的症状。< />
< />
< /> 4.在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会增加尿道的压力,这也可能是尿液回流到前列腺引起的。< />
< />
< />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自我感觉多种多样,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 />
< /> 1.尿液改变: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烧灼感。有时,白色分泌物从尿道口流出,俗称尿道口“滴白”。< />
< />
< /> 2.疼痛:会阴、小腹隐痛、疼痛或不适,有时腰骶部、耻骨上部、双侧腹股沟区甚至下肢酸痛。疼痛可持续或间歇性出现,常表现为白天工作时感觉不到或感觉轻,闲暇时或睡前感觉明显。< />
< />
< /> 3.精神症状:偶见头晕、头胀、乏力、失眠、倦怠、抑郁等。< />
< />
< /> 4、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或射精痛。< />
< />
< /> 5.前列腺压痛:肛门指检时可感觉到前列腺压痛。< />
< />
< /> 前列腺炎日常需要注意事项< />
< />
< /> 1.经常运动:加强腹部、大腿和臀部的运动。它可以按摩前列腺来促进前列腺。< />
< />
< /> 2.多喝水:饮水量的减少必然会使尿液浓缩,同时排尿次数也会减少。尿液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体内,“尿液反流”会进入前列腺,引起炎症。每天喝2升水以上,可以充分清洁尿道,保护前列腺。多排尿对肾脏也非常有益,可以防止泌尿系统形成结石。但是为了避免晚上频繁起床影响休息,可以减少睡前饮水量,增加白天饮水量。< />
< />
< /> 3、不要排尿:排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前列腺。尤其是前列腺患者,持尿易引起经前列腺管开口返流尿液引起的化学性前列腺炎,经射精管口返流引起的附睾炎。对肾脏、输尿管等高位器官造成伤害,引起肾积水和肾脏损害。还会因凉山的泌尿肌肉松弛而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 />
< />
< /> 4.忌辛辣食物:吃太多辛辣食物、抽烟喝酒也是导致前列腺炎的原因之一。保暖:保暖可以减少肌肉组织的收缩,恢复前列腺的充血和水肿。< />
< />
< /> 5.多吃锌:微量元素锌能增强前列腺的抗感染作用,应多吃,如瘦肉海鲜、粗粮、豆类、白瓜子、花生仁等。< />
、芝麻等都含有大量的锌。此外抗氧化剂对前列腺有保护作用,应多摄入些粗粮、坚果、植物油、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各种抗氧化剂。
6、 莫久坐:久坐和憋尿一样极易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所以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
7、节房事:过度的性生活及频繁的手淫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状态诱发前列腺炎。另外性生活时前列腺充血、腺液分泌,如突然中断性生活,会引起前列腺液淤滞、前列腺充血,引起炎症。性生活也不可过少,前列腺是精液的主要成份,长时间排精会起前列腺液淤滞,会引起及加重前列腺炎。
8、常清洗:养成经常清洗会阴部的好习惯,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逆行感染,也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
9、 早治病:应及时、彻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及附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10、 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交,避免出现性传播病原体起的特殊类型前列腺炎。
11、自我调整生活或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心情舒畅了,免疫力自然就会增强。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我要咨询 预约挂号

相关疾病

更多疾病

知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