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发生的原因
一类:原发性痛经
痛经和疾病无关,是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G)增多引起的。医学上也称为原发性痛经,绝大多数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
其中,前列腺素刺激子宫过度收缩而产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同时子宫过度收缩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刺激疼痛神经元引起疼痛,交感神经兴奋后,末梢神经释放前列腺素的数量增加。
发作常在一次月经或其后的6~12个月之内,持续时间达8~72h,出现在月经前几天或者与月经同时发生。
第二类: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痛经盆腔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可以找出继发痛经的原因。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处于生育期的女性若出现痛经,特别是出现了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时,可考虑是否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的其他部位。患者在月经期间可因腹腔内经血不能流出而出现腹部疼痛,并可因异位的子宫内膜与周围邻近的组织器官粘连而使疼痛逐渐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主要为渐进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并可放散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部。该病患者常在月经来潮前的1~2天出现痛经的症状,且痛经的症状在经期天为剧烈,在月经结束后才会逐渐消失。
02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周期性脱落的子宫内膜不能被排出体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表现。
子宫腺肌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就是痛经。这是因为,该病患者脱落的子宫内膜无法被排出体外,只能积聚在其子宫肌层。随着月经次数的增多,其子宫肌层堆积的子宫内膜也会逐渐增多,这就会引发呈逐渐加重趋势的痛经。
另外,该病患者还可伴有月经量增多的现象。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从月经期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痛经的症状,并可延长至月经期后1~2周。
03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该病是由于子宫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的排出,继而引起子宫异常收缩,从而导致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增多及月经周期紊乱的一种病症。
当该病患者的肌瘤压迫子宫的邻近器官,或当肌瘤变性、肌瘤发生扭转时,便可引起剧烈的腹痛。
04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发生在女性上生殖道内的一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该病患者除了会出现痛经的症状外,还可伴有白带增多、月经淋漓不净、下腹隐痛、腹胀腹泻、里急后重、尿频尿痛、腰骶酸痛和性交痛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或因月经诱发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可导致腹痛加剧。
05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又叫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女性内官疾病。
患者多为25~40岁的经产妇。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患者多在分娩或流产后的短时间内出现痛经的症状。这种痛经的症状往往在其月经来潮前的数天就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在其月经来潮后的一到两天内减轻。
患者除了会出现痛经的症状外,还可出现盆腔坠胀、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月经过多、白带增多、乳房胀痛及膀胱、直肠刺激症状等症状。